欢迎光临唐山市燕山水泥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0086-315-5578245

Webpage copyright © 2019    唐山市燕山水泥有限公司 冀ICP备19031502号

地  址:唐山市丰润区泉河头镇古石城

E-mail:
13803311788@163.com
总经理:王秀成
电  话:0315-5578245      15732026666

传  真:0315-5578921

销售电话:0315-5578245    投诉电话:0315-5578245

新闻资讯

以雄厚的技术力量、精良的设备、完善的工艺、不断为顾客提供优质产品

今年江西计划淘汰水泥落后产能370万
摘要:
4月11日,记者从江西省工信委获悉: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国家工信部近日向江西省下达了2011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据了解,这些淘汰目标包括:炼钢85万吨、炼铁8万吨、铜冶炼6.3万吨、水泥370万吨、造纸10万吨、皮革2万标张、印染2990万米、化纤0.7万吨。涉及8个行业49家企业,其中炼钢行业4家,水泥行业22家,造纸行业12家,炼铁行业1家,铜冶炼行业3家,皮革行业1家,印染行业5家,化纤行业1家。今年,江西省将对各地自行出台的涉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优惠政策,包括土地、财税、环保、电价、水价等方面与国家政策法规相违背的优惠政策进行专项治理;同时对任务较重且完成较好的地方和企业,在安排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资金、土地开发利用、融资支持等方面予以倾斜,以确保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西藏水泥年设计产能达369万吨
发布时间:
2013-02-26 00:00
摘要: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工信厅召开的《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全区建立各类水泥生产企业7家,生产线13条,从业人员4500余人,设计年生产能力达到369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设计年生产能力210万吨,占总设计产能的56.9%。  西藏自治区的水泥行业发展迅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产品质量可靠性不断提升,水泥在工农业建设领域的基础性地位愈加重要。据介绍,2010年西藏自治区水泥产量219.12万吨,同比增长15.4%,实现产值12.6亿元、利润2.2亿元。自治区工信厅副厅长田大刚介绍,根据工信部要求以及全区工业信息化会议精神,自治区工信厅组织各地(市)工信主管部门、各水泥企业相关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召开《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宣贯会暨业务知识培训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好文件精神,规范和加强我区水泥企业质量管理。  据了解,新的《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已于2011年1月1日起实施。规程的实施,对规范和加强水泥企业质量管理,指导水泥企业建立规范的试验室,强化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稳定和提高水泥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河南水泥迈上发展快车道
发布时间:
2013-02-28 00:00
摘要:
“十一五”发展成绩显著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水泥工业在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水平提高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新型干法水泥等先进生产技术比例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持续推进,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稳步推进,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也是发展水平最高、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最好的5年。  2010年,河南省水泥产量1.1643亿吨。“十一五”期间水泥产量年均增长13.7%,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产业技术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全省新型干法熟料产量占全部熟料产量比例达到98%,比2005年提高了82.3个百分点,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水泥工业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省日产5000吨熟料以上水泥生产线的产能占全部新型干法熟料产能的68.71%;2010年,全省生产规模1000万吨以上的天瑞、中联河南、同力3家水泥企业(集团)水泥熟料产能占全省总产能的49.47%。  2010年全省水泥工业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等各类工业固体废弃物达6000万吨。水泥工业纯低温余热发电得到大面积推广,日产2000吨以上新型干法生产线建成余热发电项目,年可实现节约85万吨标煤,CO2年减排230万吨;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弃物、有毒有害废弃物、城市垃圾、污泥等综合利用工程,以及以可燃性废弃物替代燃料的工作也在积极推进中。  “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大竞争优势的领军企业,这些企业包括河南中联水泥、天瑞水泥、同力水泥3家全国性和区域性大型水泥集团,国内特种水泥制造业中居领军地位的登封熔料、郑州长城特种水泥,国内最大的泡沫混凝土研发、装备制造企业河南华泰建材开发有限公司。  “十二五”发展环境趋好  未来10年是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总体机遇大于挑战。河南省委提出了以河南为主体,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战略构想。  水泥工业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工业之一。今年,省政府在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民生工程等领域,第一批选择了380个重点项目,其中要开工项目106个,要建成项目74个,计划完成投资1800亿元以上,与去年相比,总投资增长40%。其中,高速公路、机场、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进一步提升,为水泥工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  今年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确保完成投资190亿元,为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12年突破6000公里打下坚实基础。以豫西地区高速公路及跨省通道、国道主干线拓宽改造为重点,加快完善高速公路网和国、省道干线公路网,全力加快洛阳至栾川等20个、1497公里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建成通车郑民高速郑州段等181公里,完成连霍高速郑州至洛阳段八车道改扩建等106公里,确保机场至少林寺等项目开工建设。争取京港澳高速漯驻段、驻信段等改扩建项目实质性开工,力争开工卢氏至西坪等项目。  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纳入重点项目,2011年确保开建1100多万平方米、22万多套;加快铁路系统棚户区改造,确保开工80万平方米以上;产业集聚区,鼓励用工量大的企业自建公共租赁住房。  “十二五”时期,随着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水泥产品市场需求增长持有较大潜力,水泥工业进入加快转型升级新阶段,期间既有诸多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新的挑战。  “十二五”发展思路明晰  技术结构调整:技术结构调整以继续提高全行业生产技术水平为主要任务。在总量控制、合理布局、技术提升的前提下,加快现有生产线的技术升级改造,高起点、高水平地承接国际、国内先进产业转移,发展先进生产能力,争取到“十二五”末,全行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组织机构调整:组织结构调整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构建良性市场竞争秩序、行业整体竞争能力、提高发展效益为主要目标,通过构建“内外双源”发展动力机制、培育与引进相结合,招引新项目,做大老项目,形成各重点发展产业的龙头企业群体,带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鼓励和支持省内龙头骨干企业通过收购、参股、兼并、重组等方式,推动产业链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增强综合竞争力;发掘培育一批具有高成长性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和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力度,实施市场开拓与品牌营销战略。  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大力发展预拌水泥混凝土、预拌水泥砂浆、水泥混凝土建筑构件和工程预制件,提高水泥应用的工厂化加工率。重点发展地铁管片、钢筒预应力混凝土管、预制箱梁、大跨度混凝土双T板、高铁无砟轨道板等高端产品,以及水泥复合多功能保温墙体、保温防水屋面集成终端产品的加工和施工安装技术。  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能源再利用:大力推广以纯低温余热发电为主体的水泥工业窑炉余热利用技术,全面实施水泥工业窑炉余热发电工程建设,以水泥粉磨节电为重点的节能改造工程。建立与电力、煤炭、钢铁、有色、化工等工业紧密结合的循环经济生产体系,推进矿业尾矿、废渣、共伴生矿、低品位矿、建筑废弃物等在水泥产业中的应用,扩大各类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范围和利用总量。在大城市周边,积极推进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弃物、污泥和城市生活垃圾。  重点推广的节能减排技术:推广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立磨、高压变频等节能技术,进一步降低水泥生产的能耗水平。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到2015年,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采用余热发电生产线比例达100%,水泥熟料可比综合煤耗小于107千克标煤/吨,水泥可比综合电耗小于90千瓦时/吨;全行业实现达标排放。  “十二五”技术进步方向:研发推广综合节能技术、二氧化碳减排技术、可燃性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高效协同处置城市垃圾及各类危险废弃物技术;加强研发能力,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全省重大水泥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水平。
山东水泥工业健康快速发展
发布时间:
2013-02-28 00:00
摘要:
2010年是中国水泥工业极不平凡的一年,恐怕若干年后人们仍然会记得第四季度水泥价格的暴涨。从去年9月底开始,受各地不同程度限电、停电及煤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水泥价格在市场的一片惊呼声中不断攀升,几乎一天一个价格,最终大都突破了400元/吨大关,达到了20年以来的最高值。  在“十一五”最后收尾的几个月,水泥价格的这一异常表现,是喜?是忧?对未来的水泥市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今后的水泥价格还会这样高吗?这是水泥生产行业、建筑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均所关注的。  山东作为全国的水泥大省,在去年最后几个月的情况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也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价格冲刺。登高方能望远。让我们就以山东为对象,对山东水泥近些年的发展进行梳理与展望,触摸水泥发展的脉络,把握水泥发展的风向。  2010年水泥价格大幅增长  2010年初,山东地区气候反常,正月十五后还下了一场大雪,加上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陆续出台,市场启动缓慢,价格较低;三月下旬,工程施工旺季开始,市场出现正常的季节性反弹,价格开始缓慢回升。进入6月份,随着全省各地特别是立窑集中的地区淘汰落后水泥力度的加大,水泥市场价格回升较快,同时水泥熟料价格上扬。到了9月下旬,山东周边市场陆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限电、停电情况,造成水泥及熟料产能发挥不均,供应量减少,市场缺口加大,原先的供求格局被打破,外地大客户进入山东市场大量采购,带动水泥及熟料价格急升。加之不久进入冬季,各电厂开始储存冬煤,煤炭价格大幅快速上涨,冬季煤炭价格一般较平常月份上涨200元,进一步加剧了水泥价格的攀升,最紧张时几乎一天一个价格。9月初胶东烟台地区水泥价格283元/吨,10月份300元/吨,11月份达到400元/吨。11月初,枣庄市熟料价格一度上涨到380元/吨~400元/吨,与年初相比上涨了90%。  然而,水泥价格连续数月的攀升,并没有使水泥企业盲目乐观。大家担心,限电造成水泥价格的井喷现象并不会持久,因为行政手段并不具备持久性,市场自有平衡能力。特别是限电释放了错误的信号,并没有实际反映市场真正的需求状况,反而可能会导致水泥行业的投资进一步增加,这将会导致水泥行业产能进一步过剩。拉闸限电是一种临时性的行政干预市场行为,人为扭曲了正常的供求关系,短时间内扰乱了价格秩序,释放了错误的价格信号,担心会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水泥板块。  众所周知,水泥是资源和能源消耗性产品,原燃材料成本占了水泥价格很大部分。目前,由于煤、电、油、运、微粉、粉煤灰等大宗原材料价格高位上扬,水泥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加之由于一些局部市场产能集中,市场竞争导致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以山东为例,2010年的前8个月水泥价格落后于原燃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进入9月份,虽然受部分地区阶段性限电影响,水泥价格上涨,但维持时间不容乐观。企业呼吁,水泥价格不应再回到原来的价位水平,各厂家应当进行区域价格的理性协商,保持一个合理的价位水平。  “十一五”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效果突出  长期以来,水泥大省山东一直在全国扮演着水泥生产冠军的角色,而在2009和2010年,连续两年下降到亚军的位置。“十五”末的2005年山东全省水泥产量1.42亿吨,2006年达到1.66亿吨,为有史以来最高值,2007、2008、2009年产量分别为1.49亿吨、1.40亿吨、1.43亿吨,2010年产量1.48亿吨。五年间水泥产量7.5亿吨,比“十五”增长近50%。全省水泥散装量由“十五”末的5745.17万吨发展到2010年的8462.16万吨,年平均增长8.05%,散装量位居全国第二,“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散装水泥4亿吨,是“十五”1.65亿吨的2.5倍。“十一五”期间山东省水泥产量波动不大,增长速度有正有负,但是经济效益呈年年持续增长态势。“十一五”末与“十五”末相比,全省水泥工业增加值由131.4亿元增加到195亿元,增长48.4%,年均增长率8.2%;销售收入由441亿元增加到650亿元,增长47.39%,年均增长率8.1%;利税由48.1亿元增加到80亿元,增长66.32%,年均增长率10.7%;利润由24.5亿元增加到49亿元,增长1倍,年均增长率14.9%。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产量,表明山东实行水泥工业总量控制的产业政策见到成效。  “十一五”期间山东水泥实现重大突破。新型干法水泥高速发展,2005年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50条,年熟料产能431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比重41.61%;2008年新型干法水泥比重首次超过立窑,成为山东水泥工业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10年末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达到80条,年熟料产能80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74.5%,完成了“十一五”发展目标。淘汰落后产能取得大进展,“十一五”期间山东共淘汰立窑水泥7600万吨,由全国有名的立窑大省跨入新型干法水泥大省的行列,实现了山东水泥工业由大变强的跨越。  “十一五”是山东水泥行业战略重组步伐最快、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的一个历史性时期。山东山水水泥集团和中联水泥集团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水泥工业的龙头和中坚力量。截至2010年底,山水集团在山东省境内拥有21条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熟料年生产能力达到2684万吨;中联水泥在山东拥有21条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熟料生产能力2136万吨。山水和中联两大集团的熟料产能超过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总产能的一半。  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成效显著。2005年,山东省水泥产品单位能耗为124.41千克标煤/吨,2010年下降到93.32千克标煤/吨,五年间下降33.32%,为全省节能减排做出了突出贡献。新型干法水泥纯低温余热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五年间,全省共建成投产余热发电机组50个,发电机装机功率400兆瓦,年发电量28.4亿千瓦时。已累计发电35亿千瓦时,节约标煤12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00万吨。  废弃物利用的种类和数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全省水泥行业共消纳各种工业废弃物数量超过2亿吨,比“十五”期间翻了一番。  “十二五”山东水泥将推进产业升级,实现由大变强  未来的“十二五”,将是山东水泥工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由大变强的重要战略期。山东水泥行业将继续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推动水泥工业由大变强和可持续发展。  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优化结构。“十二五”期间,不但要淘汰落后,而且要控制总量,全省水泥熟料产能将控制在1亿吨,五年内全部淘汰立窑水泥,相应增加日产4000吨以上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和年产100万吨以上的的水泥粉磨站,支持发展低碳水泥技术,研究开发新的特种水泥。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区域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原则,从全省资源分布以及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对水泥工业布局进行合理调整。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及沿海城市和旅游城市禁止再建新的水泥生产线,同时要有计划地减少上述城市熟料生产能力。“十二五”期间,全省水泥工业原则上不再布新点,要支持优势企业集中布点,规模化生产。要加快大型水泥出口基地及散装水泥出口配套设施建设,以适应水泥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要求。  进一步延伸水泥产业链。支持企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推动水泥企业由单纯生产销售水泥向生产销售商品混凝土转变,加快发展水泥制品、预拌混凝土、干混砂浆及粗、细骨料等下游产业,合理延长水泥产业链。  加快大企业、大集团发展,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推进资产的流动和重组,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投资主体多元化步伐,推动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重点支持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等集团的发展。通过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企业规模化程度,使企业平均规模达到100万吨左右。  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治理污染。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耗。研究开发可利用废渣的超细粉磨技术,合理利用工业废弃物,推进主要城市利用水泥回转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的先进技术。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强化污染治理,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水泥粉尘和烟尘的达标排放,彻底改变水泥工业污染严重的状况。对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沿海城市和旅游城市的水泥企业进行重点治理,强制关闭一批污染重、能耗高的企业。
2010年河北推广散装水泥节约包装袋9.19亿只
摘要:
从4月8日召开的全省散装水泥工作会议上获悉,2010年全年共完成散装水泥量4596万吨,同比增长1114万吨,增幅31.98%;散装率达36.49%,同比提高3.67个百分点。  节能减排效果突出。全年推广散装水泥共节约水泥包装袋9.19亿只,可节约标煤69.11万吨,减少水泥损耗206.77万吨;减排水泥粉尘19.30万吨、二氧化碳278.92万吨、二氧化硫8685吨。
上一页
1
2
...
6